将港铁DNA带到内地 京港地铁助力首都交通新发展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既像一条条彩带,洋溢着不断走向开放的飘逸;同时也像一方方窗口,透射出持续深化改革的强光。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深圳,到北京,再到杭州,港铁不断拓展自己的足迹,将港式的管理机制、服务体系带到祖国内地,助力内地城市发展。

近日,大公报独家专访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追明,他表示,北京地铁建设的“京港牵手”带来了模式创新,引入了良性竞争,京港地铁在安全管理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体系架构充分借鉴了港铁的理念,当前中国正在全面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京港地铁将进一步借鉴港铁经验,为北京轨道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196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时候,中国第一条地铁线──北京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它的标志是满身的中国红。40年后的2009年,携带着港铁DNA的北京地铁4号线开通试运营,这也是京港地铁在北京运营的首条线路,它的线路色为一袭青绿。这次“京港牵手”,不仅带来了模式创新,引入了良性竞争,同时也成为了内地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一抹亮丽印记。

过去40多年中,港铁在4个国家、9个都会城市有着轨道交通领域的成功实践,在运营组织、客户服务和资产管理方面都有着独特优势和成熟经验。“京港地铁在安全管理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体系架构充分借鉴了港铁的理念。”刘追明表示。

运营服务“以客为本”

港铁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就是“以客为本”,强调提供关怀备至的服务,让乘客获得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刘追明表示,京港地铁借鉴港铁经验,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为乘客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我们从乘客需求出发,通过延长运营时间、增加车次、缩短行车间隔等方式提升运力,同时优化站内设备设施。”与此同时,京港地铁还与北京市残联、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等机构共同举办体验活动,鼓励残障人士放心搭乘地铁出行。

“目前,北京地铁路网的运营总里程约为807公里,我们运营的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17号线的运营里程约为162.8公里,已达到北京轨道交通路网的20%,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超过200万人次。”刘追明对大公报说,随着年底16号线的贯通和17号线北段的开通,京港地铁总运营里程将达到近200公里。

客流日益增长,安全是轨道交通行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就是要往下看,要看到组织里的末梢岗位。”刘追明说,京港地铁将持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制度保障,提升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好地铁运营和乘客出行的安全。

完善预案 确保安全顺畅

“针对一些大客流线路、车站,我们也采取了相应的行车组织方案。”刘追明说,今年暑运期间,特大暴雨突袭北京,京港地铁多条线路列车提前出场,确保了列车全部按时上线运行,同时视情况加开临客,为雨天出行的乘客提供了安全与便利的出行体验。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京港地铁所辖各线加开临客近30列,延长运营6天,全力保障了乘客的安全顺畅出行。

【披星戴月】凌晨巡检线路 做“夜半乘车人”

2023年5月,刘追明从杭州来到北京,成为京港地铁的新任“掌门人”。谈及个人感受时,刘追明说,“北京与杭州都是我们中国的大都市,是京杭大运河的两端,能为这两座城市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不仅经常乘坐我们的线路,还会在晚上下轨道去巡查。”当被问到是否实际乘坐过京港地铁时,刘追明笑说,“乘客们都知道,我们地铁是早晨5点多开始提供服务。但其实我们的工作人员4点多就开始备车、出车了,运营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结束。”

刘追明说,“就在老百姓都安眠入梦的时候,大约每天凌晨1点-4点,正是我们检修人员密锣紧鼓工作的时段。”于是,刘追明也会在后半夜进入轨行区,跟着检修团队一起,去巡查地铁线路的安全状况,感受可能影响乘坐体验的每一处细节,并督促专人进行改善提升。“安全第一、优质服务的理念既要深入人心,更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刘追明表示。

【精心打造】足不出地铁 感受“一带一路”风情

今年10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港铁公司行政总裁金泽培博士随香港特首李家超率领的香港代表团出席了会议。论坛期间,京港地铁成立了安全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启动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确保论坛期间的轨道交通安全。

刘追明说,本次论坛期间,京港地铁加强对所辖线路的客流监测,密切关注早晚高峰客流情况,加开近百列临客,将4号线、大兴线、14号线早晚高峰运力时间延长1小时。针对大客流车站,工作人员加强值守及客流引导,做好对乘客问询的回应,协助乘客有序进站乘车。

为营造良好氛围,京港地铁还通过站内电视屏幕,播放“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相关视频,以动态插画形式展现10年来各方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成果。此前京港地铁也曾多次结合“一带一路”主题,打造主题车站、列车,利用地铁灯箱、电视屏幕,展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让乘客足不出地铁,就能体验“一带一路”文化。

【目光长远】倡导绿色出行 聚焦低碳发展

“我们把港铁连接地铁与社区的经验应用到了北京,通过多种形式让地铁和社区实现共融发展。”刘追明表示,京港地铁定期与地铁沿线社区、小学等进行交流,同时还推出了M地铁·图书馆、M地铁·影廊等项目,增添地铁的文化艺术气息。

众所周知,公共交通是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其中,轨道交通更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少等优点。谈及京港地铁等大都市地铁的未来发展,刘追明认为,绿色低碳将是重要发展方向。“我们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增加投入,以不断提高节能低碳成效。”与此同时,京港地铁还将不断提升运营服务水平,让越来越多的乘客愿意选择地铁出行,提升城市绿色出行比例,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科技赋能】“AI工程师”秀身手 提高检修效率

长长的“胳膊”、灵活的“眼睛”,一台拥有“超强大脑”的机器人正工作在京港地铁17号线次渠南停车场。这位列车检修“工程师”就是京港地铁与合作方联合研发,并率先在列车检修领域试点应用的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这在北京轨道交通行业尚属首例。

近年来,伴随高新科技不断发展,推动更为可靠安全的新技术与交通行业相融合,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京港地铁不断引入新技术,以进一步提升地铁运营管理、突发应急处置以及乘客出行的安全性。

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集成行走机器人、多自由度机械臂、AI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可对列车车底关键部件进行自主巡检、测量等作业,有效解决人工巡检工作量大、检修环境复杂等难题。与传统巡检工作相比效率预计可提升30%以上。刘追明表示,“我们会通过新技术、智能化设施来提升整个服务,提升安全、效率及可靠度。”

融入内地的港铁DNA

以客为先
•港铁将“以客为本”、“关怀备至的服务”写入企业策略,从社区利益及出行便捷的角度出发,提供点对点出行服务。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根植于港铁运营管理、工程维修、乘客服务等方方面面,如运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等。
重视人才
•港铁不仅为企业自身培养了大批人才,还通过2016年成立的港铁学院为世界各地持续输送铁路人才、专家及管理人员。
持续改善
•港铁非常重视持续改善,臻善圈是推动员工在工作上不断求进的计划,培育大家自发性地以创新思维和有系统的方法,改善工作质量、环境及安全。
“铁路+社区”
•港铁以“铁路+社区”模式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与沿线土地开发的各个环节统筹考虑、同步运作,在一块土地上实现不同城市功能的综合利用。

港铁在内地 一步一脚印

北京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16日。目前,京港地铁建设并运营北京的地铁4号线、14号线、16号线、大兴线,还以租赁经营模式运营17号线。线路总里程约200公里,已开通运营里程162.8公里,所辖车站101座。
杭州
•2012年9月28日,杭州市政府与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签署地铁一号线特许经营协议。2017年6月26日,杭州地铁五号线PPP项目成功落地。目前两条线路总里程超过100公里。
深圳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负责特许经营深圳市轨道交通4号线三十年。2020年,港铁公司全资子公司港铁技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牵头的联合体中标深圳市轨道交通13号线公私合营项目,通车后将接驳深圳湾口岸。

人物简介
刘追明

刘追明先生自2014年4月加入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曾任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州杭港地铁五号线有限公司总经理。自2023年5月起任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追明先生是轨道交通行业的资深人士,曾先后就职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也在国际、国内多个专业协会任职。
刘追明先生长期专注于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发展(TOD)领域研究,在装备制造及运营管理、行业整合、市场营销和企业战略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公报记者 张宝峰、朱烨北京报道